你的位置:首页 > 品味艺术 > 正文

“美是不能作假的,更不能是支离破碎的”

作者:Cherry    2020-12-12 12:37     来源: 未知     
文章摘要
电影真实美学的前驱 我们注意到,在论及电影的艺术美学时,德吕克强调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真实。据此,麦克柯里瑞把德吕克视为电影真实美学的前驱。的确,德吕克始终坚持,构

“电影真实美学的前驱”

  我们注意到,在论及电影的艺术美学时,德吕克强调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真实”。据此,麦克柯里瑞把德吕克视为“电影真实美学的前驱”。的确,德吕克始终坚持,“构成电影艺术之美根基的是真实”,为此就必然要求一部电影中的所有部分、所有元素都是真实的。在他看来,虽然费劳迪的电影《小丑》的主题是值得赞成的,但它仍然算不上一部好作品,因为电影对小丑的环境设置,比如其公寓的装饰,跟其实际的生活大相径庭。对于电影来说,重要的不是为观众提供一些漂亮的画面,而是让观众感到真实,就像好莱坞著名导演因斯拍摄的《文明的孩子》那样——“没有任何与美相背离的东西,电影展现的就是真实的生活”。为此,德吕克从暗示、细节、简化、运动与精度和所有电影元素的和谐一致五个维度,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实现电影艺术真实的路径。

  他首先阐明了暗示手法之于电影真实美学的重要价值。他反问道:“一个活动形象的暗示力量难道不比赤裸裸的对白的表现力更强大吗?”“深不可测的表现力的奥秘”就在于从不说尽一切。节奏和光线本身的确不是思想,但它们却可以启迪思想。他认为,印度舞蹈家杜尔加那种冷漠的优雅和柔韧的线条比西班牙式的狂热表白更具表现力。因此,他建议一个具有法国拉丁文化传统的导演,要学会对热烈的情感进行有所节制的表现,这样做反而有可能让他的电影更能引起共鸣。总的来说,德吕克反对导演对于情感的过于外向化和直白化的表达,他倡导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电影艺术,这样的艺术手法更容易陶冶观众情感和启迪观众思想,更富有亚里士多德《诗学》所谓的“哲理韵味”,因此更便于实现真实之美。

  对于电影细节的真实,德吕克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常常把电影比喻为“活着的画”“运动的画”或“视觉的诗”,而所有这些修辞说法真正指向的是那些对电影表现“有特殊意义的细节”。他批评一些当时的意大利导演和法国导演,在拍摄一部风光片时试图将一切自然景观中的壮丽元素都收入镜头的做法,也对当时风靡于法国电影中的诸如“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情况,都充斥着放浪形骸的女主角”的“艳俗细节”进行严厉谴责。他认为,电影是导演创作理念的表现,这才是电影的最终目的,为此就不能不高度重视进入镜头中的一切细节元素,只有那些具有表现力的细节才有资格进入导演的视线。一株植物、一个手势、甚至一滴眼泪,如果用得恰当,都有可能承担起为主题服务的重任。他提出了两条处理细节的原则:一是确保创造真实、和谐的电影氛围。他以巴朗塞利的电影《勒雷图尔奥克斯冠军赛》为例论证说,这部电影“从布满飞鸽的屋顶开始,到农家庭院里的喷泉结束,处处充满了欢快的真诚,因为它们全都是鲜活的事物”;二是以简单的日常细节表现复杂深邃的内在情感。在这方面,他认为因斯是一个杰出的范例,因为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看似稀松平常、实则足以引起灵魂悸动的生活细节,这是其他导演所无法做出的。

  如何通过简化手法实现电影的真实之美是德吕克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他通过追溯历史,从中世纪艺术中找到了艺术简化的原型——风格化,并认为马克斯·林德是第一个将简化手法运用到电影实践中的导演。其后,好莱坞电影从简化手法中发展出一种风格化的英雄电影类型。而将简化手法运用到极致的当属卓别林,他的扮相和道具都是高度风格化的,就像他所塑造的那些不朽的小丑形象,他将自己所表现的主题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以取得最大的幽默效果。显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是一种更高、更普遍意义上的真实,其本质是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2020 BASHALADY.COM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赣ICP备12004972号-9